肥东县委史志室党支部赴包公镇开展廉洁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2-11-09 浏览次数:33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进一步深化“四小四大”专项整治工作。近日,中共肥东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包公镇开展廉洁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全体党员首先来到青春社区参观学习。历史悠久,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青春社区,早在1955年9月,毛泽东主席就曾给青春社区留下光辉的批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提起青春大队,肥东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追溯20世纪50年代初,石塘区芦陈乡青春、陈祠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以后,区乡社三级干部充分发挥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大力发展当地农村的副业生产,轰动一时。同年,时任区团委组织委员的倪泽兰等干部总结其经验,采写了《肥东芦陈乡青春、陈祠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多余劳动力的解决办法》的报道在《安徽农村工作通讯》上发表,《人民日报》转载后,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收录。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并于1955年9月25日为此文批了按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青春大队由此成为一面旗帜,在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广泛宣传。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春大队曾经是肥东乃至合肥地区一大批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锻炼、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舞台。新时代的青春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列,村村通道路宽阔,人居环境优美宜人,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活动的第二站,来到新建成的包公文化园。该园着眼于包公桑梓地传说多、景点多、遗迹多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遗存,集人文、生态、文化为一体,深度挖掘和提升包公“孝、廉、智、正、忠”等优秀品质,将包拯等廉政人物事迹及廉政诗词警句作为主要宣传内容,集中展示历代先贤的勤廉事迹、清廉思想,通过探寻与廉洁有关的文字源头,解释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讲述与“廉”有关的文字故事,进一步增强包公廉洁文化品牌影响力。
参观结束后,大家表示,在以历史名人命名的包公镇,我们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集红色革命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一体的“清风之行”现场教学,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将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以包公为典范,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示范、引领、导向作用,增强廉洁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生态圈。
(肥东县委史志研究室 丁梦云)